您现在的位置:
发布时间:2022-07-08 18:49:51
.hzh {display: none; }
受访专家:火箭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王长江
踢毽子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,它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,主要是用下肢做接、落、跳踢等动作来完成。踢毽子能使脚、腿、腰、颈、眼等部位得到锻炼,不但可以增强身体平衡能力,还能提高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收缩力、灵活性和柔韧性。上班族常踢毽子,还能预防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,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。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
1.饭前、饭后不宜踢毽子,否则易造成胃肠的不良反应。踢毽子时,找一个阴凉的地方,场地不宜过硬过软,每次踢毽子不宜超过15分钟,踢到微微冒汗即可停止。
2.踢毽子时要两条腿来回换着踢。每条腿踢毽子不要超过20次,除了用脚尖踢,也可以用脚背、脚踝等部位。若感觉腿发麻、发酸,应立即停止,坐下,揉揉脚,症状缓解后再继续。
3.踢毽子时精神要集中。心到、眼到、脚到,反应要灵敏,动作要迅速,这样相互配合才会默契。精神不集中,很容易造成扭伤。
4.动作幅度应由小到大,速度由慢到快,以免拉伤腿和腰部肌肉。踢毽子时,一定要快慢适度,否则会崴伤脚。
5.踢毽子贵在坚持。有些人喜欢踢花式毽子,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,要每天坚持踢,才能控制好毽子。长期踢毽子,能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。
6.若踢毽子导致膝盖出现肿痛,一定要马上停止,至少要休息一周再恢复踢毽子。